七月份有一个同学问到我这么一个问题,
一直记着要针对这个问题写一篇文,
今天抽出时间,我们正好聊聊这个问题!
我们先梳理一下这里面的问题:
主标题用书法体,正文是否只能用宋体?且粗宋和细宋之间如何抉择?
标题字用书法体,正文用黑体是否会不统一?
OK,鉴于很多粉丝还是字体小白,先了解下什么是衬线字体,什么是无衬线体字体?
一、衬线体(serif)指有边角装饰的字体。它非常容易识别,强调了每个字母笔画的开始和结束。这种装饰线的笔画设计多认为来源于古罗马纪念碑上的拉丁字母,最初被雕刻到石碑上之前,要先用方头笔刷写好字的样子,再照样雕凿,由于直接用方头笔刷书写会导致笔画的起始和结尾出现毛糙,所以在笔画开始、结束和转角的时候增加了收尾的笔画,自然就形成了衬线。
西文中衬线体(serif)最著名的有Caslon,Garamond,Baskerville,bodoni,Times New Roman等等。
Caslon
《美国独立宣言》(第一版)使用的字体
Baskerville
Mac OS 自带的 Baskerville 字体是很早期的蒙纳的数码复刻。
Garamond
由十六世纪法国最著名的印刷刻工Claude Garamon设计
而在汉字中所指的衬线体往往是指宋体/明体/白体为代表的带有“体饰”的字体种类。
宋体起源于宋代,直到雕版印刷的鼎盛时期——明朝,才得以成型。由于雕版所使用的木头具有水平纹理,雕刻时横笔容易而竖笔更难,导致了宋体有横笔画细,竖笔画粗的特点。同时,由于横笔画的两端容易被磨损,所以人们就为其加上了字脚,让这些地方变得更粗也更耐用。
因此衬线体(serif)易读性比较高。在报刊杂志,整文有相当篇幅的情况下,适合使用衬线体(serif)进行排版,易于换行阅读的识别性,避免发生行间的阅读错误。
二、无衬线体(sans-serif)与衬线体(serif)相反,它通常是机械的和统一线条的,它们往往拥有相同的曲率,笔直的线条,锐利的转角。在视觉上基本一致。无衬线体(sans-serif)在 80 年代开始兴起,因为有着的技术感和理性气质,无衬线字体受到科技型企业所青睐。随着现代生活和流行趋势的变化,“简约风”开始盛行,人们越来越喜欢用无衬线体,因为他们看上去“更干净”。
2015 年 9 月Google发布的新 LOGO(下),就是用无衬线体(sans-serif)替代了衬线体(serif)设计。
因为无衬线体(sans-serif)的字体结构简单,在同等字号下,无衬线的字体看上去要比有衬线的更大,结构上也更清晰。
在西文字中的无衬线体(sans-serif),除了常用的Helvetica,还有Gotham,Akzidenz Grotesk,Theinhardt,Akzidenz Grotesk等适用于印刷品正文的无衬线体。
Gotham
2008 年美国大选奥巴马御用字体,字体风格既现代又复古,充满活力。
Akzidenz Grotesk
该字体曾经在纽约地铁的导视系统里大量使用。
而在汉字中,无衬线体(sans-serif)与汉字中相对应的是黑体、方体或等线体。
因为这种字体辨识度高,干净利落,因此很多UI交互界面、导视系统都大量选择无衬线体。
介绍完了衬线体和无衬线体,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书法字体和辅助汉字的搭配使用问题。
为此我们先找一些案例进行对比——
如:知名设计师妙典为《了不起的村落》系列设计的书法字体海报
这两张海报上我们明显看到,除却logo和时间以外的小字部分都是用的宋体字,也就是衬线体。而对比很多字体设计我们不难发现,书法字体搭配衬线体英文也几乎是首选——
这里我们发现一个特征——
所有书法字体搭配衬线体英文,都会增强画面的文艺感,同时增加很强烈的叙事性和年代感。
那么我们再找一些书法字体搭配宋体字的案例看看——
所以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
这些书法海报中间既有粗宋体也有细宋体,
同样还是前面讲的规律——
宋体字在书法字体海报或者排版中,
可以增加叙事性、文艺感和年代感!
因此针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粗宋和细宋都可以出现,而粗宋和细宋的区别
不过是强化与弱化的问题,
那么这就根据版式中的文案信息甄别就可以了。
而在字数相对较多的排版中,
粗宋体和细宋体是可以同时使用的。
其次我要纠正一下第二个问题的前提——
黑体字并没有非常适合正文排版,这是要分情况的,
比如,同样是画册,
一本写满故事的杂志和一本枯燥的产品说明,
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那么我一定会选择用宋体去排版前者,
用黑体去排版后者,
因为宋体具有叙事性且易读性更好,
而黑体是可读性更好,且段落之间更清晰,
尤其是在数据的表达上会有更好的辨识性。
但反过来说,能不能用黑体字去排版前者?
答案是可以的,因为有利之处在于——
黑体的清晰、现代感、时尚感。
可是搭配书法字体之后,
很多人就不知道怎么做了。
但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其实书法字体多数并不是在体现字体的辨识意义,
而是在充当一个装饰符号、一种情绪渲染,
或者是一种个性表达、环境制造等等。
所以有时候,你要把书法字体当成一个可辨识符号!
这是电影《追龙》的海报,
主标题使用书法字体设计,
搭配书法字体的英文使用了无衬线体,
而在上方的日期和汉字采用了衬线/无衬线搭配的方式,
其余汉字都是宋体字。
电影《盗墓笔记》的海报,
同样是书法字体,搭配了无衬线体英文,
其余辅助文字使用宋体,也就是衬线体,
但是——在“IMAX 3D”的字体下方
所有有关出品方、合作方电影公司的介绍
全部使用了黑体字,也就是无衬线体,
原因很简单——这里是整个版面最被弱化的信息,
但是为了保留阅读流畅性和清晰度,
所以使用无衬线。
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哪吒》电影海报,
书法字体和衬线体汉字搭配的字体使用方式,
而在英文和日期部分,
均采用了无衬线体的搭配方式,
这样做会更加醒目,而这样的强调会让
大众本身对这部电影的期待感
随着日期的突出变得更加强烈!
而同样采用了类似设计手法的
还有电影《流浪地球》的海报——
因此我想,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就很清晰了——
没有绝对的统一,
或者说,我们平时所认为的统一,
也许只是字体上的绝对统一,
亦或称之为是形式感的统一,
但更多时候设计是灵活的、灵动的,
所以我们还应该强调相对统一!
也就有了我们所看到的——、
调性的统一、环境的统一、情绪渲染的统一
所以类似处理手法的版式还有很多很多,
需要大家平时多看多分析!
大家在排版的时候应该看清楚,
正文的字数是多是少,写了些什么,
应该给人什么感受,传达什么情绪?
英文和日期等相关信息,
是要期待感还是惊喜感?
版面调性是更加强烈还是低调?
叙事性和说明性哪个更突出?等等
因此,所有的问题都应该有系统的分析,
然后才做选择。
呼呼...
这一篇居然写了四个小时,
下课!
评论